丰富多彩的时代即将结束,贫穷时代、艰困时代、过去常识所不适用的时代再度降临。身处于充满考验的时代中,更需要能帮助你活下去的生存哲学。
#生存的哲学
#给想要活出自我
#跨越人生苦难的人
#献给活得很痛苦的人
当你感觉活着的痛苦大于快乐时,多半是因为被自己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束缚,而不是跟随自己的想望与渴望。
尽到应尽的责任固然令人快乐,但完成自己由衷渴望的事情,明显能带来更大的满足。
即使无法完成挑战,即使最后徒劳无功,只要是自己打从心底喜欢、想做的事,任何结果你都能够接受。
但是,如果只是为了义务或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做,只会对于失败的自己感到失望、没出息,除此之外再无其他。
这种时候,只会感觉到无法回应他人期待的自己,真是既愚蠢又无能。
盲人社会心理学家希娜.艾恩嘉(Sheena S. Iyengar, 1969-)的着作《谁在操纵你的选择:为什么我选的常常不是我要的?》
(注:The Art of Choosing ,漫游者文化出版,现已绝版)透过各种数据资料证明,即使做同一件事,只要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,得到的快乐与满足就会大幅提升。
相反地,如果事情是出于被迫而非当事人的选择,即使得到一模一样的结果及报酬,快乐与满足的程度也会低上许多。
因此,动物园中的大象尽管生活在有充足食物与良好照顾的环境里,平均寿命却比野生大象少一半;
社长承担的责任与压力照理来说比较重,却比翻不了身的职员更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,也比较长寿。
以上两个例子背后的原因均相同。
能做自己自由选择的事情的人,比较不容易感到压力,也会觉得幸福;
相反地,过着无法按照自己意愿选择、由他人安排的人生,不只会感到不幸,就连寿命也会缩短。
因此,如果想拥有幸福又丰富的人生,最好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。然而不知为何,竟有许多人走上与自己想要的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即使生活违背自己的意愿,也觉得束手无策只能放弃,每天过着百般忍耐的日子。
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的人,与无法这么做的人,两者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?
关于这一点,在《谁在操纵你的选择:为什么我选的常常不是我要的?》一书中介绍了某个以狗进行的实验。
实验对两组狗同样施予痛苦的电击,其中一组安排了可自行躲避电击的机关,另一组则无,只能持续忍受电击。
实验开始前还有一个步骤,是让狗学会进入隔壁另一间实验用的房间。相连的两间房间之一的地板会定时产生电击,另一间则没有通电。
也就是说,想要逃离电击,只要立刻移动到隔壁房间即可。
但实际进行实验之后发现,有自行逃脱电击经验的那一组狗,毫无困难地移动到隔壁房间避难;
只能忍受电击的那一组狗则是当场趴下,持续忍受着痛苦的刺激。
也就是说,狗学到的是靠自力扭转不舒服的考验,还是只能持续忍受不舒服的考验,将大大影响牠们接下来的行为模式。
回顾前述的问题,究竟是将自己不合理的人生当做命运,顺从地活着;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人生?
两种生存方式的差异来自何处?
这或许能从以上的实验中找到提示。
「依赖型人格」者无法忤逆他人的决定或强迫;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,也无法开口说不。
一想到对方或许会因此不开心,就会不自觉配合对方。
这个类型的人容易陷入人生的陷阱,而且不只当别人态度强硬时如此,当对方露出困扰的表情时,也会忍不住成为感情的俘虏,顺从对方的要求。
典型依赖型人格者的父母往往非常霸道,他们是看着父母蛮横的脸色长大的。他们的处境在某些意义上来说,或许就类似只能持续忍受电击的狗。
他们学习到面对命运唯有忍耐、接纳一途,但这种反应与其说是事实,倒不如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。
这类型的人其实并非无能为力,只是「以为」自己无能为力、无法忤逆注定的命运罢了。
生命没有意义可言,人活着也毫无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