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不必给钱这么高的地位,它既不万能,也不俗气。它只是一个「数字」,反应出某种被创造的「价值」。
纽约有很多博物馆,其中一个就叫做「纽约博物馆」,展览这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。
走进去,看到很多张定义纽约的海报。其中一张这么说:「钱,让纽约成为纽约。」这不是夸耀或嘲讽,而是一个中性的陈述。
旁边的小字写着:「纽约一向跟钱有关。她是竞争激烈的市场,也是全球金融引擎。有无与伦比的致富机会,也有极端的经济不平等。」
这就是事实。不是竞选的口号,也不是抗争的布条。
我们对钱的态度,通常不会如此心平气和,因为常被两种极端的看法左右。
一是钱是万能的,凡事都从钱来考量。另一是钱是俗气的,从钱考量就市儈了。
其实不必给钱这么高的地位,它既不万能,也不俗气。它只是一个「数字」,反应出某种被创造的「价值」。
「数字」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。如果我一个人漂流到荒岛,纵使有一万块现金,也换不到食物。
钱的功能,是定义那个「被创造的价值」。
关于钱的烦恼,来自四点:
第一是钱不够。不管有多少钱,我们永远都会这么觉得。
二是「价值」和钱不对称。为什么我们讨厌「肥猫」?因为他坐领高薪却没有创造「价值」。为什么我们埋怨低薪?因为我们的努力让公司赚钱,老板却不愿分红。
三是「价值」没被用到。「怀才不遇」令人伤感,因为某一个人有价值,他的价值也有人需要,但两边碰不到。
四是我们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,其他人不愿付钱换取。
从这些烦恼看得出,钱既不万能,也不俗气。真正万能与俗气的,都是人。
我们都需要钱。钱能缴学费、付房租、买午餐后想喝的咖啡、追求让人生超越学费和房租的理想。但钱本身是空的,它的实质意义,来自于我们能赚到钱的价值,或花钱所换得的价值。
所以,要纾解钱的烦恼,得回到「价值」本身。提醒自己别变成「肥猫」。
如果「怀才不遇」,试试不同的市场。如果不同市场也没有人愿意付钱,那就考虑改变自己。不愿改变,就省吃俭用。
我,和我笔下的人物,对钱都保持着「中性」的态度。
「你脸上有斑,要不要去雷射?」
「有效吗?」我的女主角问。
「当然,你看,我就打过……」闺蜜说。
「看不出来耶!贵不贵?」
「我打了四万多。」
「这么贵!」
「不然你就得买很厚的粉底,买一辈子下来,绝对不只四万。」
我的女主角没去打。雷射的「价值」目前有限,因为她还没有对象会看到这些斑。而四万块买债券基金,可以赚利息。
钱,让纽约成为纽约。钱,也让我们成为更好、更坏,和更人性的人。
互联网赚钱项目往期好文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