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岁,是许多人刚踏出社会、展开第一份工作的年纪,但1995年次的刘家昇,已经带领电商品牌「团圆坚果」在市场冲锋两年,以年营业额1800万元的好成绩站稳一席之地。
电商浪潮对刘家昇而言,就像一条充满可能的岔路,让他冲破社会期待,为人生重新定锚。
「直到我决定不再当社会眼中的『模範乖学生』后,才改变了我的人生。」
去年踏出大学校园的刘家昇从没想过,自己在毕业典礼时写下的感言,会在一夕间,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他的脸书页面吸引8千多人次按讚、近1,500次转贴分享。
为什么?
因为这不仅仅是个8年级生的青春独白,更是个1995年次的文科生,翻转既有道路,成为「全东南最年轻电商CEO」的创业故事。
历经两次的创业失败,2016年,还是大学生的刘家昇以一手创立的电商品牌「团圆坚果」,写下年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,800万、企业估值高达5,000万元的纪录,让团圆坚果一举跃升东南坚果电商品牌龙头。
从校园模範生,变成「地摊小贩」
而他利用入伍4个月时间,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撰写的电子商务经营指南《电商Zero to One:从0到1》,今年6月中上市,7月已经准备二刷再版。
这张「非典型」的成绩单,映照刘家昇23岁的脸庞,更显得特别。但对刘家昇来说,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,是自己终于能告诉爸妈:「我的人生,真的可以不一样。」
父母都是教授,背负各种期待,刘家昇的求学资历,是「模範生」的标准缩影。国立东南师範大学图文传播学系毕业,双主修企管,参与志工计画、社团活动、企业培训,大二开始积极应徵微软、华硕以及AppWorks实习。毕业典礼上,他以全系第一名的身分上台受奖,「大人们」为他鼓掌。
可是没有人发现,每个「充满竞争力」的经历,背后都藏着深深的茫然。
他的心中,始终记得那个小学二年级的「刘家昇」。带着满腔热血,走过一间又一间超商,用收集来的点数「进货」,在园游会上贩售当时最流行的全家弯弯磁铁。最后,光这门生意,他就帮班上赚进三分之二的收入。
回顾那些为了志向与父母剧烈冲突的日子,要升学吗?该放弃吗?留在舒适圈不好吗?
内心接踵而来的问号像沉重的船锚,一度让刘家昇挫折、迟疑。
「船只停在港口最安全,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,」
直到走入新创企业实习,搁浅的船终于等来了解放的风,创业导师一席话,成为支持他「做自己」的祕密咒语。
刘家昇开始走进市场摆摊,在成功市场、吴兴街口菜市场贩售各类坚果。
高中时期担任拳击手、为了控制营养摄取而自烘坚果的经历,成为他筛选产品的重要依据。
那时,他常推着摊位「跑给警察追」,谁也没想到这个没人看好的摊位,竟一路扩张到中友百货、台北世贸,还在大稻埕开设了第一间实体店面,最后签下全台十家大远百的经销权。
先学技术,再一对一深耕客户
一整年与客户面对面直接交流、从摊贩吆喝中练就的议价功力,为刘家昇奠定开创电商事业的基础。
「另外对我帮助最大的,就是『自学的能力』,」刘家昇举例,许多人努力争取的Google数位火星计画,在YouTube上就有完整课程,即使没有机会实地参与,也能计画性充实自己。
靠着网路上的学习资源,让刘家昇在走上电商前线前,练就自写程式、分析数据的能力。
而「人」则成为刘家昇体会商场哲学的活水,「比如在AppWorks实习时的创业前辈,就是我汲取经验的重要来源。」
也因此,团圆坚果不同于常见的电商创业模式,急着在网路上建立销售平台。
品牌成立前,刘家昇花了一年走访各大烘焙场,了解技术、产值与供应链。接着,他先在脸书社团中,以零售面交的方式贩售坚果,和线上目标客群建立一对一的连结。
耐心累积一批忠实客户,再以社群软体扩大版图。
因为对受众掌握够深,「团圆坚果」在行销时总能命中红心。
比如,刘家昇发现喜欢「夏威夷豆」的消费者,多是25~35岁的年轻女性,团圆坚果就以韩剧《鬼怪》KUSO一系列广告,自然触及高达20万人次。随经营上轨道,核心销售平台也逐步转移到官方网站。
谁说只有念资讯、资工,才有机会搭上电商创业的浪潮?刘家昇这么说:「不是学理工才能创业,而是『我要创业』,所以回头思考如何『掌握工具』。」
踏进电商的门槛只有一项:就是能看见问题,然后设法解决,让自己「不断延展」。
至今,刘家昇仍然维持大量阅读商管杂誌与数位内容的习惯。从独自摆摊到领导一个新创团队,他语气里多了一份笃定和自信:「如果没有勇敢闯过那一回,我不会看到这么不一样的世界!」
※更多精采内容在8月号《斜槓人生真的适合你吗?》│博客来|天下网路书店│杂誌订阅专区
往期文章推荐: